摘要:《潛入暮光的形影》展出
《潛入暮光的形影》是上海當代藝術館邁向第二個十五年的大展,秉承著“跨界+”的策展理念,邀請八位中外藝術家,作品涵蓋繪畫、雕塑、生物科技、影像、攝影、巨型裝置與墻繪作品等多重話題,旨在通過藝術對話人文、科學與其他精神世界,呈現當代藝術中多元的創作能量。
“就像許多人一樣,面對過去這一年,到底要怎么去訴說?怎么去詮釋這些日子以來縈繞在我們腦海里的思緒?我們希望以一個非常規的方式和藝術家一起,共同探索那些既熟悉又陌生的種種錯位感受。”上海當代藝術館執行館長、策展人孫文倩說。“行走”是這次展覽的一部分,在敞開的藝術空間里,上海當代藝術館邀請參觀者自由地行走在藝術之境。
“我把能看見、立著的東西全去掉了,最后只剩天地。”畫家李向陽感悟人生如大峽谷沖擊、堆積起一層又一層的地貌,生命中一切對與錯、是與非、成與敗也都轉頭空。他將《非相》突破二維的畫布,在藝術館里創造了大峽谷的三維空間,當觀眾的身體在空間移動,置身在作品中仿佛被視線里的“風景”包圍,打破觀看與被觀看的視角,在開合聚散之間,通過視角的轉化創造出新的體悟,打開了作品與觀看者的對話。
電影人成于思將影像創作從屏幕中解脫出來,把過往的生活片段如火車飛進般串起。藝術家希望通過散落在不同城市角落的聲音,拉近人們與作品之間的距離,感受到藝術的溫暖與陪伴。
時間在藝術家曲豐國機械性周而復始的手繪痕跡中流逝,那些生活中的歡喜和傷悲、苦辣與酸甜,隨著筆觸凝固在畫布的四季里,觀者隨之消融在層層疊疊的藝術峽谷中。
畫家李磊的《慈悲頌》由三百個捆綁在七彩斑斕如經幡飄揚的瓷杯組成,拉開了藝術館的天幕。巨幅繪畫《陌上花開》、三百瓷杯與德國藝術家Helga Griffiths的《天外禮物》、《腦景觀》和泛著藍光的雙螺旋紙雕氣味花園《湍流禮物》,遙相呼應合唱頌歌,觀者仿佛也被捆綁在藝術的精神與視覺的世界里,隨著百年前創造的花香氣息,穿越到百多年前巴黎塞納河畔的藝術橋。
穿過恣意綻放的奇花異草長廊,時尚攝影師孫瑞祥從西雙版納帶回來自雨林的呼喚。曾經和Karl Lagerfeld共事的孫瑞祥,巴黎在他的鏡頭里,不是從“異鄉人”的第三者視角審視身邊的人、事、物。相反,通過鏡頭,觀眾看見的是成為巴黎時尚世界的一分子,在感性與欲望、失控與權力之間,記錄著、回應著生活,成為那個世界的一部分。無論是他的滿志躊躇還是恩仇快意,唯有“心”才是人生旅程里沒有計劃的計劃。
藝術家嚴智龍用超現實的手法,將權力和欲望幻化為異國的情調,在濃烈而野蠻的紅色里盛放。若隱若現的床和畫面中的春秋鳥,到底是暗喻著來自遠古的傳說?還是朦朧曖昧中沒點破的欲望城國?
值得一提的是,展覽走出藝術館的圍墻,延伸到南昌路的街頭,陳英杰《自然重力》山水系列,以城市建筑為畫布,藉由隨興筆觸將中國山水與西方街頭藝術精妙融合,順應臨街梧桐的生長形態,展現自然光影的靜與動。收與放,澄明而深邃的色彩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向無垠的高空蔓延。展覽以“潛入”、“暮光”和“形影”切入,希望觀者在低回吟唱之間,找到另一種視角,見天地,見自己。
對于展覽的主題“潛入暮光的形影”,李向陽認為這個名稱帶給他許多感悟和啟示,也留出了想象空間。“我個人對于這一主題有很多的體會,‘潛入’和‘暮光’不僅是我退休生活的真實寫照,其實更是后疫情時代,我們作為地球人,相對于自然生態的一種反省,或者說是作為人類的一種覺悟。”李磊說,“作為美術館行業多年的從業者,我們的使命是發現并挖掘更多有才華的藝術家,舉辦有質量的展覽,去傳遞藝術理念。‘潛入暮光’意味著遮蔽了些許外面的世界,身處幽暗之中,卻能夠讓人們的內心更加平靜,看到自我的真實存在,或許還有一縷從山縫里照進來的陽光。”
作者:李君娜 來源:上觀新聞
滬ICP備12040923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