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中共四大紀念館閉館修繕調整展陳,將于今年7月1日前對外開放。 本報記者 葉辰亮攝
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共四大紀念館位于虹口區四川北路綠地核心位置。而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是我黨探索革命理論、實踐群眾化的組織路線和加強自身建設偉大歷程中的一座歷史豐碑,推動我黨實現從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革命團體到群眾性政黨的偉大跨越。
去年11月,中共四大紀念館閉館修繕調整展陳,并將于今年7月1日前對外開放。其間,中共四大紀念館聯合各界力量,創新愛國主義教育內容和形式,推出“四個100”等紅色主題活動,利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發揚好紅色傳統,匯起新時代的“力量之源”。
“951120”,這是中共四大的“紅色密碼”。中共四大紀念館館長童科介紹,“9”代表中共四大及中共四大紀念館的9個歷史瞬間,包括: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共四大在上海東寶興路254弄28支弄8號處召開會議;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時,中共四大會址毀于戰火;2011年,建立中共四大紀念館,等等。
“5”指的是中共四大在黨史上的5個突出貢獻,包括第一次明確提出無產階級領導權和工農聯盟,第一次將支部明確為黨的基本組織等。“11”指中共四大通過了《對于民族革命運動之議決案》等11個議決案。“20”則指中共四大的20位正式代表,包括陳獨秀、蔡和森、瞿秋白、周恩來等。
“研究是興館之本,創新是立館之基,跨界是強館之根。”閉館修繕期間,中共四大紀念館聯合社會力量,以跨界合作形式,講好紅色故事,持續推進“四個100”活動,即100個巡展、100個滬語紅色小故事、100場紅色主題活動、100堂黨課,為更多人深入學習“四史”搭建廣闊平臺。
去年12月,中共四大紀念館與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一同將“初心之地 紅色之城——上海·黨的誕生地”展覽送往南京雨花臺紀念館開展巡展,各方簽署共建合作協議,在理論研討、宣傳教育、展覽陳列、隊伍培養等方面建立起長效合作機制。
去年入駐“嗶哩嗶哩”“抖音”等網絡平臺的中共四大紀念館原創短視頻《力量之源·紅色100》專欄持續更新中,以“微劇情+滬語小故事+1分鐘短視頻”等年輕人更易接受的方式講述中共四大的召開背景、主要成果及歷史貢獻。
童科透露,改造后的中共四大紀念館展陳面積將比之前擴大近一倍,將通過5G、多媒體技術等為觀眾帶來沉浸式觀展體驗。
作者:單穎文 來源:文匯
滬ICP備12040923號
|